胃食道逆流症(GERD)
的中醫論治
*上仁達醫葉 宗 仁 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博士 部定副教授
前 言
胃食道逆流症GERD(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臨床典型的症狀包括:胸口灼熱感﹝俗稱火燒心﹞、 胸悶 、 胸痛﹝特別是夜晚躺平的時候,常被誤認是心絞痛﹞、 吞嚥困難、另外有些不典型的症狀包括:吞嚥痛、噁心、反胃、嘔吐、異常口水分泌、上腹脹、胃脹氣、聲音嘶啞、咽喉異物感、口內有苦鹹味、口臭、黑便(帶有被消化過的血)、慢性咳嗽、喘、氣喘等。在中醫古籍文獻的記載中,以吐酸﹑胸痺、嘔吐、嘈雜、噫膈、梅核氣的論述為相關。
正常情形下,我們進食吞下的食物在混合唾液後,經食道至胃內與胃液充分攪拌後,再經胃竇研磨約2~3小時,就可完全排至十二指腸。胃食道逆流性疾病,是一常見的消化道疾病;患有胃食道逆流性疾病患者,胃液本身含強酸,胃液逆行至食道下端,而造成不適症狀,即稱之胃食道逆流症。
在食道的末端與胃連接處,有一圈環狀的肌肉稱為賁門,將食道與胃分開,它的功能是防止胃中的食物反流湧入食道。有些人的賁門時常在不恰當的時間突然打開,導致胃的強酸反流湧入食道中,造成食道的不適或傷害,這就是胃食道逆流疾病。
症狀輕微時有全身倦怠、食慾不振的症狀出現,不過,很少發生黃疸。脂肪肝患者在檢查肝機能時,只呈現輕度的異常。症狀的變化通常也良好,但若飲多量的酒,可能惡化成肝病變。
內 容
中醫認為胃食道逆流病變在脾胃與肝,脾主運化、胃主降、肝主疏泄,若胃失和降、脾胃虛弱、肝氣犯胃,則導致胃氣上逆,胃酸過多是本病的表現,但是治療不僅僅是降胃酸,而要從和胃健脾、疏肝理氣、清理腸胃宿食,使腸胃恢復正常機能。
中醫典籍書上的:「火逆上氣,咽喉不利。」「胃不和則臥不安。」就是指由胃食道逆流造成的咳嗽。針對胃食道逆流所造成的咳嗽,就要針對腸胃來進行治療,依不同證型體質而分別治以和胃降氣、芳香化濁、清瀉胃熱、化濕醒胃、益氣健脾和胃。
胃食道逆流症狀有哪些?
1.心口灼熱感(俗稱火燒心)
2.胃酸湧入喉嚨或口中
3.吞嚥困難或疼痛
4.反胃
5.胸痛
6.聲音嘶啞
7.上腹脹、胃脹氣
8.唾液異常(大量)分泌
中醫辨證論治
胃食道逆流屬於中醫學「胸痛」、「吐酸」、「噎膈」等病症範圍。病理機制與肝脾胃關係密切,中醫認為情志不調、飲食失調、勞累過度或久病傷脾均可發病。胃食道逆流中醫治療的療效確切,但必須審証求因,分辨寒熱虛實,主症與兼症結合,攻邪與扶正結合辨証施治。
中醫治療《胃食道逆流》分型如下:
(一)肝胃不和型
症狀:胃脘作脹隱痛,嘈雜如飢,每因情志不暢而誘發或加重。胸中兩脅區脹痛,
噯氣頻作,呃逆反酸,食慾不振,大便不暢。婦人可兼乳脹、月事不調,
舌苔薄白,質淡紅,脈弦。
治法:疏肝理氣、和胃降逆。
方藥:四逆散和小半下湯加減。或柴胡疏肝湯加減,
藥用:柴胡、白芍、枳殼、香附、川楝子、鬱金、陳皮、旋覆花、代赭石等。
若肝鬱化熱,症見劍凸下區或胸骨後正中區灼熱頻作,口乾苦,泛酸,咽乾,
舌紅,脈弦數;宜加清泄鬱熱之品,方用加味逍遙散或化肝煎加減合左金丸。
(二)肝胃鬱熱型
症狀:劍突下或胸骨後燒灼感或燒灼樣疼痛,胃脘脹滿不舒,進食後胸骨後疼痛
加重;反酸噯氣,呃逆,急躁易怒,口苦咽乾,大便乾燥,舌苔黃膩,脈
弦數。
治法:疏肝瀉熱、和胃解鬱。
方藥:丹梔逍遙散加減。
藥用:當歸 、茯苓 、梔子 、薄荷 、芍藥 、柴胡 、甘草 、白朮 、牡丹皮 、煨薑。
肝鬱甚脅痛者加香附、鬱金。
熱盛者加生地、地骨皮。
(三)脾胃濕熱型
症狀:病程纏綿,胃脘嘈雜隱痛,飢飽皆發,口苦粘膩,噁心納少,劍凸下區或
胸骨後正中灼熱,灼痛陣陣,夜間入睡易醒,大便不調,舌苔黃膩、質紅,
脈弦滑。
治法:芳香化濕、清熱通降。
方藥:黃連、溫膽湯合藿朴夏苓湯加減。
藥用:藿香、佩蘭、蘇梗、陳皮、半夏、黃蓮、黃芩、蒼朮、厚朴、竹茹等。
若兼食積加麥芽、山楂、萊服子。
寒熱夾雜,可加適量吳茱萸。
熱重於濕或濕重於熱,調整清熱藥合芳香化濕藥劑量。
(四)氣虛血瘀型
症狀:面色無華,神疲乏力,形體消瘦,氣短懶言,口乾咽燥,吞嚥困難並呈持
續性胸骨後疼痛,舌淡暗,舌邊有瘀點,脈沉澀。
治法:益氣健脾、活血化瘀。
方藥:四君子湯合丹參飲加味。
藥用:脾胃氣虛甚者加黃耆、山藥。
兼氣滯者加陳皮、半夏。
(五)脾胃虛寒型
症狀:患本病較久者,胃脘陣陣糙嘈雜,胸脘隱痛,泛吐酸水或清水,進食時胸
膈噎塞感,疲乏無力,食慾不振,大便溏薄,面色少華,舌質淡紅,舌苔
薄白,脈細弱或緩。
治法:健脾益氣、和胃降逆。
方藥: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藥用:以氣虛為主者,宜益氣健脾,和胃降逆:選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若病情轉至虛寒,可選用黃耆建中湯,寒盛加乾薑、肉桂、丁香。
若有水飲內生者,可加乾薑、白朮,重用茯苓、澤瀉。
(六)胃陰不足型
症狀:反酸反胃、噯氣呃逆、胃痛隱隱、似饑而不欲食、口噪咽乾、便少溲黃、
舌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養陰益胃、理氣降逆。
方藥:益胃湯或麥門冬湯加減。
藥用:太子蔘、黃精、麥冬、玉竹、石斛、白芍、枳殼等。
納呆者加山查、麥芽、神麴。
脘腹脹滿者加白豆蔻、砂仁、厚朴。
(七)痰氣鬱阻型
症狀:吞咽食物梗阻,胸膈痞滿,噯氣嘆息,甚則疼痛,情志舒暢時可減輕,
噯氣呃逆,引起咳嗽,嘔吐痰涎或食入即吐,口乾咽燥,大便艱澀,
舌苔薄白或膩,脈弦滑。
治法:理氣開胸、化痰暢膈。
方藥:啟膈散加減或半夏厚朴湯加減。
用藥:引起咳嗽者加陳皮、半夏、茯苓、蘇梗、厚朴、鬱金、枳殼、貝母等。
化熱者加黃芩、槴子。
胃食道逆流患者的飲食及禁忌:
1.少量多餐,吃完保持頭高於腹部的姿態。
2.減少脂肪含量,避免睡前四小時吃宵夜,以免胃內食物在睡眠中刺激
胃酸分泌。
3.避免巧克力、薄荷、酒類、咖啡因、柳橙、蕃茄、全脂牛奶等容易造
成腸胃蠕動不適的食物。
4.可多吃低油脂的食物、碳水化合物、鈣質、脫脂牛奶,改善胃食道逆
流不適症狀。
5.停止抽菸、喝酒,減少刺激;減肥以及避免穿過緊的褲子,都能減少
腹部壓力。
6.將床頭墊高15公分(不是墊高枕頭,因為枕頭可能於夜間改變位置)。
結 論
在中醫的治療上,首重在疏肝理氣、化痰消瘀,致使先期吞酸燒心的症狀減緩,再繼以滋陰養血、益氣溫陽之法緩緩調養。由於肝胃不和是本病最大的病機,再加上胃酸分泌旺盛,所以使用四逆散、柴胡疏肝湯類為疏肝和胃,以小半夏湯降逆,海螵蛸、浙貝母以制酸。中藥的制酸效果相當的優良,而且很少造成便密或腹泄等西藥常見的副作用。
疾病後期較重,以虛證為主,常表現脾胃虛寒、胃陰不足等證,以治療溫中健脾、和胃降逆,促進消化吸收減少水飲產生,並可增強胃食道括約肌之收縮力,減少胃內容物逆流;益胃養陰、理氣降逆、以促進胃、食道黏膜的抵抗力,減少逆流物對黏膜的損傷。
本人精研中醫數十年,在《胃食道逆流症GERD》方面有精深的研究,,本人自幼體弱多病因此熱衷於〈中醫藥的研究〉,由藥學士、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碩士、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博士、部定副教授,現也任教於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教授中醫內科學)、靜宜大學化妝品科學系(教授醫學美容)。體質調理得宜,將原本體弱多病者調成較為《健康體質》。才有《體力》去行醫、救人、教學、傳承。應用〈中醫藥研究〉的心得,來加強胃食道逆流症GERD療效,完全以純中藥《開立處方》,至今臨床十數年治療胃食道逆流症GERD者無計其數。
《上仁達醫 葉宗仁醫師》:
懸壺濟世、教學、衛教隨緣!
懸壺濟世:台中市太平區中山路一段322巷109號
電話:04-23912360 (週一至週六)
【水煎藥】的效果是最齊全了!
主治專長:
男女不孕、內科雜病、體質調理
癌後養生、過敏鼻喘、轉骨益智
醫學博士葉宗仁副教授【教學衛教】時間:
每週四、日:下午14:00 ~17:00。
隨到隨教,不用等候!可用『簡訊』0981-079096預約
歡迎大家來開講!奉茶!知識交換!
教學衛教:台中市太平區中山路一段322巷109號
(國軍台中總醫院〔原803醫院〕至勤益科技大學路上ok超商轉進)
市公車41、51、75、287到〔勤益科大站〕下車ok超商轉進
上仁達醫醫學博士葉宗仁醫師的【部落格】如下:
1. http://blog.yam.com/doctoryeh1031
2. http://panel.pixnet.cc/blog/article
3. http://yeh1031.kingnet.com.tw/
4.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doctor/doctor.html?id=1059
5. http://tw.knowledge.yahoo.com/my/my?show=AB06372090
主治專長:
男女不孕、內科雜病、體質調理
癌後養生、過敏鼻喘、轉骨益智
內科雜病:
一.感冒咳嗽、過敏鼻喘、蕁麻膚炎
二.女男不孕、婦女經帶、精蟲不足
三.內科雜病、三高糖尿、攝護腺炎
四.轉骨益智、過動遲緩、恐慌憂鬱
五.肝膽腸胃、便秘腹瀉、泌尿感染
六.更年障礙、筋骨酸痛、頭痛暈眩
七.心悸胸悶、食慾不振、失眠耳鳴
八.頻尿腎虛、疲勞無力、四肢冰冷
九.體質調理、發育不良、產前產後
上仁達醫葉 宗 仁醫師
小 檔 案
學 經 歷: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士、醫學碩士、醫學博士
‧現任中國醫藥大學 部定副教授
‧現任中國醫藥大學教授中醫內科學
‧現任靜宜大學化妝品科學系教授醫學美容
‧現任靜宜大學化科碩士班教授醫學美容專論
‧現任靜宜大學海青班教授醫學美容概論
‧現任中國醫藥大學針灸班針灸實習課副教授
‧現任上仁達醫《教學、衛教》指導副教授
‧現任國家網路醫院KingNet優良駐院醫師
‧現任台中市大台中中醫師公會第二十四屆理事
‧現任台中市大台中中醫師公會第二十四屆編緝委員會委員
‧現任台中縣中醫師公會第二十三屆理事
‧現任台中縣中醫師公會第二十三屆編緝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現任台中縣中醫師公會第二十三屆兼證據醫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中醫小兒科醫學會第一屆顧問
‧中華民國中醫小兒科醫學會第二屆顧問
‧台灣省省中醫師公會婦科學研究會主任委員
‧台中縣中醫師公會中醫婦科學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中醫師全國聯合會內醫學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氣喘過敏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中西醫整合醫學會永久會員
‧中華針灸醫學會永久會員
‧中華民國中醫小兒科醫學會永久會員
‧中華民國中西醫整合醫學會-中西整合專科醫師
‧中華針灸醫學會-針灸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中醫小兒科醫學會-小兒專科醫師
‧台北市立和平醫院中醫部醫師
‧順天綜合醫院教學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針灸科主治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西醫學中醫內科循環學副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84-95特考中醫師訓練班內科學副教授
‧中山醫學大學97特考中醫師訓練班內科學副教授
‧中華民國中醫眼科醫學會第一屆會員
‧中華民國中醫傷科醫學會前籌備會籌備委員暨第一屆會員
‧東洋醫學會1995年韓城擧辦第八屆東洋醫學大會臺灣代表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97學年度第二次系主任遴選侯選人
‧中國醫藥大學八十六學年中醫所博士班智育第一名醫學博士畢業
‧中山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醫學碩士校外口試委員
‧長庚醫學大學博士生升等助理教授校外書面審查評定委員
‧義守大學籌備[學士後中醫系]時向教育部申報教授名單之一
‧中華民國衛生署健保局醫審會審查醫師
‧中華民國中醫師全國聯合會中區健保費審查醫師
‧中華民國考試院中醫師考試典試委員
‧中華民國考試院中醫師考試審議委員
‧中華民國中央健保局醫療服務健保審查醫師
‧中華民國行政院國科會研究計畫執行委員
‧中華民國考試院中醫內科學命題典試委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