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的論治

 

*上仁達醫葉 宗 仁 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博士 部定副教授

 

前 言

異位性皮膚炎亦有稱之過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此病好發於肘部、膝部、膕(膝後窩)部常見對稱性發作,故有「四彎風」之稱,發於手腕部的稱「窩瘡」,四肢或浸淫全身、滋水不斷現象,名為「浸淫瘡」,發於耳部稱「旋風瘡」,嬰兒濕疹稱為「奶癬」有起丘疹者,亦有起紅斑疹,或濕疹或蕁麻疹,反覆發作不斷;或有全身性乾燥剝落屑者,謂之『乾癬』。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皮膚過敏性發炎疾病,屬於濕疹的一類。病人的皮膚會感到搔癢,容易反覆發作。異位性皮膚炎病人大多在嬰幼兒時期就發病,症狀可持續數年甚至十數年。異位性皮膚炎是相當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根據統計,台灣罹患異位性皮膚炎大約有2百多萬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以兒童及青少年居多,超過半數以上的病患會在1歲之前發病。

異位性皮膚炎的最主要症狀就是皮膚奇癢無比,常常會突然發作,特別是在晚上更加嚴重,長期下來會干擾病人的睡眠、情緒、課業或工作,對病患與家人的生活品質均有非常大的影響。

 

內 容

異位性皮膚炎是指因遺傳導致皮膚異常因而病變,會反覆發作且搔癢難當即異常敏感,癢也是異位性皮膚炎最主要的特徵。但除了皮膚很癢,患者皮膚亦可能會紅腫、有水泡及結痂。皮膚亦比一般膚質較為乾燥;長期患者的皮膚會變厚及膚色加深。患處會因患者不斷搔抓而破裂,滲出液體,嚴重的話可引起細菌感染,出現流膿現象。

病理學上診斷判定異位性皮膚炎的條件,須符合下列條件三項或以上:

1.皮膚搔癢

2.濕疹樣皮膚炎或苔癬化皮膚炎,同時病灶符合位置

3.持續慢性或反覆性皮膚炎長達六個月以上

4.個人或家族有異位性體質[

臨床上,診斷異位性皮膚炎,通常會藉由視診,判斷患者是否亦為異位性體質:

1.四肢屈側的皮膚炎

2.手部產生溼疹

3.眼睛周圍產生溼疹

4.肛門及生殖器周圍產生慢性皮膚炎

5.任何面積最大的地方,例:肚子、乳頭、手掌、腳背、內耳道、脖子、腋下、大腿、臀部

 

中醫辨證論治

中醫認為異位性皮膚炎主要是由正氣不足,濕邪引起異位性皮膚炎常是兼熱邪、風邪相合所致,可泛發全身,重者濕熱變成濕毒,皮疹紅腫,滲出不止。異位性皮膚炎多因病久傷血以致虛生風生燥,或由於脾胃虛弱,水濕失去運化而由寒濕所致。治療應標本同時兼施對症治療常選方:消風散、荊防敗毒散、人參敗毒散、溫清飲。體質改善常用方:玉屏風散、麥味地黃丸、還少丹、十全大補丸、補中益氣湯。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須辨其濕、熱程度不同而略有偏重。風濕熱並重者,予以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熱重於濕者,多用清熱之品;濕重於熱者,宜健脾除濕。慢性者以養血滋陰潤燥為主。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研究,黃連解毒湯、當歸飲子、溫清飲、消風散,補中益氣湯等都曾經被報導有一定的療效

在一九九二年Lancet雜誌刊出以防風、白頭翁、甘草、荊芥、淡竹葉、白蘚皮、木通、地黃、赤芍、蒺藜等十種中藥組成的方劑來治療沒有發炎、沒有滲出液的成年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即使用固定方劑和固定證型,利用雙盲、交叉、安慰劑對照的研究設計進行實驗,證明中藥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有療效,曾經引起很大的迴響,也提供研究中醫藥的新方向。

 

中醫辨證論治〔異位性皮膚炎〕可依〔臨床症狀〕加以調整〔用藥〕

風熱型
症狀:發病迅速,以紅色丘為主,泛發全身、劇癢、常抓破出血、滲液不多、

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帶數。

治法:以涼血袪風為主。

方藥:用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脫、生地、生石膏,知母、苦參、木通,

甘草、金銀花、蟬衣、黃芩加減。

濕熱俱盛型

症狀:皮損見紅斑水瘡,滋水淋漓,味腥而黏,或有糜爛結痂,奇癢難忍,或

癢痛兼作,煩吵不安。常小便短赤,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膩,脈滑。

治法:宜清熱利濕法。

方藥:用黃柏、黃芩、山梔、萆薢、地膚子、生苡仁、茯苓、夏枯草,六一散

(包煎)。有化膿感染者加蒲公英、金銀花、紫地丁。

脾虛濕勝型

症狀:皮損色暗不鮮,表面有水泡及滲液,部分乾結痂,大便溏薄,舌淡,苔

薄白或膩,脈濡。

治法:宜健脾除濕。

方藥:用蒼朮、豬苓、茯苓、炒苡仁、白蘚皮、生甘草、陳皮、厚朴。

血虛風燥型

症狀:皮損乾燥脫屑,色素沉著或苔蘚樣變,瘙癢劇烈,舌淡,苔薄,脈細滑

治法:宜養血袪風。

方藥:用生地、當歸、川芎、赤芍、殭蠶、白蒺藜、生苡仁、灸甘草。

異位性皮炎的用藥隨臨床症狀用藥的特點

1.袪風止癢可加用白蒺藜、白蘚皮、防風、蘇葉、荊芥、蟬蛻

2.抗過敏可選用烏梅、五味子、魚腥草、生甘草

3.安神止癢可使用酸棗仁、合歡皮、夜交藤、遠志、鉤藤

4.重鎮安神止癢可用龍骨、牡蠣、磁石、代赭石

5.搔抓過度、皮膚感染是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的原因之一,適當使用具有抗感

染作用的外用藥,如馬齒莧、黃柏、黃連、苦參、大黃等煎湯濕敷或油調

外用,有助於改善病情。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容易感染細菌、病毒或黴菌,比一般人高出很多;根據統計,超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皮膚可發現金黃色葡萄球菌,而正常人少於百分之五。根據臨床研究顯示,有效的控制這些細菌、病毒或黴菌等感染,對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發作非常有幫助。
      中藥大黃、苦參、黃芩、黃柏等,根據現代藥理研究,均有廣效殺菌、抑制皮膚真菌及病毒等作用,具有很好的抗發炎、抗過敏療效。在急性期,病患可使用的三黃洗劑濕敷抗感染,慢性期使用青黛或黃連油膏潤膚消炎,會有效改善患部病灶及皮膚搔癢。而使用黃柏、苦參、白蘚皮等中藥煎煮藥浴,每天晚上浸泡全身三十分鐘,能使減少夜間搔抓,有助於病情改善。長期的搔抓,會使表皮病菌更容易侵入皮膚內,往往是病情嚴重且不易痊癒的原因。

 

異位性皮膚炎的日常生活保健方式有:
1. 避免溫度變化太大:流汗或寒冷乾燥的氣候會讓部分病人覺得特別癢,因此

應儘量讓病人處於常溫的環境中,避免冷熱變化太大。
2.
減少環境中的過敏原:灰塵和塵蟎是常見的過敏原,因此應保持居家環境清

潔與空氣乾淨清爽。家中不要舖地毯,用百葉窗代替窗

簾,減少絨毛玩具,不要飼養寵物,床單、被單等要常

常清洗,不要讓病人吸二手煙。
3.
衣物的選擇:病人的衣物以純棉布料為主,避免和羊毛、尼龍布料或清潔劑

直接接觸,也不要穿得太厚重。
4.
飲食的控制:部分病人會對某些食物過敏,如果發現容易引起病狀的食物,

最好能加以避免,不過並不需要對飲食作過多的限制。
5.
預防感染:搔抓容易使皮膚產生傷口而發生感染,一但發生感染往往會加重

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因此要特別小心處理皮膚傷口以

預防感染。
6.
照護乾燥的皮膚:要注意皮膚的滋潤保濕,盡量選擇中性肥皂或敏感性皮膚

專用的清潔沐浴用品,不要用過熱的水洗澡。

 

結 論

一般來說,異位性皮膚炎需要很長的治療時間,不論是病人本身或是其父母家人,都需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耐心治療與平時保養是預防病情惡化的重要關鍵。由於搔癢與皮膚外觀上的變化常影響病人的情緒與心理狀態,父母或家人應幫助病人調適情緒,保持愉悅的心情。
   雖然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惱人的疾病,但根據臨床統計,屬於過敏體質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有超過半數以上的病人隨著年齡增長,病情會慢慢好轉最後痊癒。因此,只要對此疾病有正確的認識,在藥物治療之外,再配合居家護理,病人,家長與醫師充分溝通合作,相信一定能夠獲得相當理想的治療成果。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的主要目標是止癢,以避免病人搔抓,預防病情惡化。不同的皮膚問題嚴重度、患者年齡以及病灶部位,用藥的強弱也需跟著調整,因此要由醫師處方使用,千萬不要擅自購買成藥或使用偏方,以免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疾病,需長期治療。

本人精研中醫數十年,在異位性皮膚炎方面有精深的研究,,本人自幼體弱多病因此熱衷於〈中醫藥的研究〉,由藥學士、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碩士、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博士、部定副教授,現也任教於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教授中醫內科學)、靜宜大學化妝品科學系(教授醫學美容)。體質調理得宜,將原本體弱多病者調成較為《健康體質》。才有《體力》去行醫、救人、教學、傳承。應用〈中醫藥研究〉的心得,來加強異位性皮膚炎的療效,完全以純中藥《開立處方》,至今臨床十數年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無計其數。

 

上仁達醫葉 宗 仁醫師

小 檔 案

 

學 經 歷: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士、醫學碩士、醫學博士
現任中國醫藥大學 部定副教授
現任中國醫藥大學教授中醫內科學
現任靜宜大學化妝品科學系教授醫學美容
現任靜宜大學化科碩士班教授醫學美容專論
現任靜宜大學海青班教授醫學美容概論
現任中國醫藥大學針灸班針灸實習課副教授
現任上仁達醫《教學、衛教》指導副教授

 

   ‧現任國家網路醫院KingNet優良駐院醫師
   ‧現任台中市大台中中醫師公會第二十四屆理事
   ‧現任台中市大台中中醫師公會第二十四屆編緝委員會委員

台中縣中醫師公會第二十三屆理事
台中縣中醫師公會第二十三屆編緝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台中縣中醫師公會第二十三屆兼證據醫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中醫小兒科醫學會第一屆顧問
中華民國中醫小兒科醫學會第二屆顧問
台灣省省中醫師公會婦科學研究會主任委員
台中縣中醫師公會中醫婦科學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中醫師全國聯合會內醫學主任委員
中華民國氣喘過敏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中西醫整合醫學會永久會員
中華針灸醫學會永久會員
中華民國中醫小兒科醫學會永久會員
中華民國中西醫整合醫學會-中西整合專科醫師

中華針灸醫學會-針灸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中醫小兒科醫學會-小兒專科醫師

台北市立和平醫院中醫部醫師

順天綜合醫院教學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針灸科主治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西醫學中醫內科循環學副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84-95特考中醫師訓練班內科學副教授

中山醫學大學97特考中醫師訓練班內科學副教授

中華民國中醫眼科醫學會第一屆會員
中華民國中醫傷科醫學會前籌備會籌備委員暨第一屆會員
東洋醫學會1995年韓城擧辦第八屆東洋醫學大會臺灣代表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97學年度第二次系主任遴選侯選人
中國醫藥大學八十六學年中醫所博士班智育第一名醫學博士畢業
中山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醫學碩士校外口試委員
長庚醫學大學博士生升等助理教授校外書面審查評定委員
‧義守大學籌備[學士後中醫系]時向教育部申報教授名單之一
中華民國衛生署健保局醫審會審查醫師
中華民國中醫師全國聯合會中區健保費審查醫師
中華民國考試院中醫師考試典試委員

中華民國考試院中醫師考試審議委員

中華民國中央健保局醫療服務健保審查醫師

中華民國行政院國科會研究計畫執行委員

中華民國考試院中醫內科學命題典試委員

 

《上仁達醫 仁醫師
懸壺濟世教學、衛教隨緣
懸壺濟世:台中市太平區中山路一段322109
電話04-23912360 (週一至週六)
水煎藥】的效果是最齊全了
 
主治專長:
 
男女不孕、內科雜病、體質調理
  
癌後養生、過敏鼻喘、轉骨益智
 
醫學博士副教授【教學衛教時間:
 
每週:下午1400 ~1700
 
,不用等候可用『簡訊0981-079096預約
 
歡迎大家來開講奉茶!知識交換!
教學衛教台中市太平區中山路一段322109
(國軍台中總醫院〔原803醫院〕至勤益科技大學路上ok超商轉進)

 

 123  

 市公車415175287到〔勤益科大站〕下車ok超商轉進

 

上仁達醫醫學博士仁醫師的【部落格】如下:

 

1. http://blog.yam.com/doctoryeh1031

 

2. http://panel.pixnet.cc/blog/article

 

3. http://yeh1031.kingnet.com.tw/

 

4.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doctor/doctor.html?id=1059

 

5. http://tw.knowledge.yahoo.com/my/my?show=AB06372090

 葉醫師外牆帆布圖1  

主治專長:

 

男女不孕內科雜病、體質調理

 

癌後養生、過敏鼻喘轉骨益智

 

 

 

內科雜病:

 

.感冒咳嗽、過敏鼻喘、蕁麻膚炎

 

.女男不孕、婦女經帶、精蟲不足

 

.內科雜病糖尿、攝護腺炎

 

.轉骨益智過動遲緩、恐慌憂鬱

 

.肝膽腸胃、便秘腹瀉、泌尿感染

 

.更年障礙筋骨酸痛、頭痛暈眩

 

.心悸胸悶、食慾不振、失眠耳鳴

 

.頻尿腎虛、疲勞無力、四肢冰冷

 

.體質調理、發育不良、產前產後

上仁達中醫DM-為您服務(修正)1030808定稿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異位性皮膚炎
    全站熱搜

    上仁達醫 葉宗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